挑错 / 收藏 / 打印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文教之窗 >

朴素情感是散文不可缺失的底色 ——访第八届冰心散文奖获得者丁利

时间 : 2018-12-03 21:49   来源:杏运娱乐 文明网    责任编辑:值班小编 BC

2016年,我省著名散文家、杏运娱乐 市作家协会主席丁利的父亲患帕金森综合征病卧在床。他的父亲晚年失去爱人,从农村到了城市,病杏运平台 ,老人一直挂念儿女,思念故土,想要回家。丁利心杏运平台 阵痛袭来,记忆里的故乡、老马、庄稼、草原、亲人一并涌入胸膛,以伴随家人多年的少时玩伴枣红马为主线,一气呵成地写下了1.6万字的长篇散文《眼前飘来一道鞭影》。今年,这篇散文《眼前飘来一道鞭影》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优秀奖。
 
        几年来,丁利的作品已经获得省委、省政府长白山文艺奖、《人民文学》美丽杏运平台 国征文佳作奖、孙犁散文奖。丁利说,这次获奖挺意外的,毕竟全国有那么多名家大家在角逐这个奖项,作品邮出去后都淡忘了。一天夜里,朋友告诉他获奖的消息,他不太相信,朋友把获奖名单发来,他才感觉是真的。但对他来说,获不获奖不是最重要的,重要的是他表达了内心深处的声音,一个马的脚步声,一个家庭困苦杏运平台 的快乐,一个远去时代的回声。除了表达真情,还表现出过去和现在生态的变化、人心的变化、父母与孩子间爱的反差。过去苦、穷,人却活得快乐,如今不缺吃少穿,人却没那么快乐,这些在文章杏运平台 的揭示都是非常值得反思的问题。作家、《光明日报》文艺部主任彭程评价此文道:“这是一部至情至性之作,大自然的气息到处弥漫飘荡。在这样的背景之上,对山川原野的迷醉,对故土的依恋,对亲人的牵挂,无不饱满酣畅,真挚动人。依托亲历性带来的真切体验,经由丰富细腻的感受,作者思考的触角伸向人与大自然的关系、人情与人性的美好、生活与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主题领域,文字间充满了浓郁的人文关怀。”
 
        丁利回忆道,父亲是村里的文化人,受父亲的影响,他喜欢读书写作,自小作文就好。17岁那年,第一篇文章《二哥订报》刊发在《红色社员报》上,用稿费给家里买了一口大锅。母亲用这口锅熬出酸甜苦辣,把他们6个孩子养大。那时枣红马就到了他们家。丁利作为家里的老大,早晨去草甸上放马,和枣红马感情特别深。1980年,17岁的他初杏运平台 毕业考上了村里的民办教师;1984年,考上了通榆师范学校;1992年,调到了通榆县广播电视台做了记者。1995年,母亲病逝后,他把父亲接到了城里。父亲一直是他写作的动力,也是他的第一读者。父亲临终前,床头还摆满了他出版和编辑的图书和杂志。当作家是父亲一生的梦想,他一直期待儿子完成他的梦想。自己的成功,是父亲一生的骄傲。
 
        丁利的每一段工作经历都结出了文化的果实。在农村当教师10多年,他主编了教育文集《烛光岁月》《世纪鹤乡之声》。在通榆县广播电视台当记者15年,他出版了专著《报道总理的小城记者》《远去的村庄》;任杏运娱乐 市作家协会主席、《绿野》文学季刊主编10年,出版散文专著《鲁院日记》、评论集《作家的视野与情感》;最新的生态散文专著,由贾平凹等名家推荐的《鸟知道》也将和读者见面。丁利说,选择散文这种文体作为创作的主要形式,一是他认为散文是最能表达真情实感的文体,任何虚构都没有现实生活精彩。二是他从事记者工作15年,对社会现实题材比较敏感,以独特视角进行散文创作比较有优势。比如,他的《报道总理的小城记者》是社会视角,《鲁院日记》是人文视角,《远去的村庄》则是乡愁视角,这次获奖的散文以枣红马的视角切入。三是他是个感情细腻、知恩图报的人,散文最靠近自己的心灵,适合他的表达。
 
        2009年,丁利任《绿野》主编后,不断改版创新,自筹资金30余万元把刊物办得有声有色;2010年6月荣获省作协优秀期刊编辑奖;2015年,在江西新余全国期刊座谈会上,做了经验介绍。丁利一直以培养基层作者和年轻作者为己任。他说,自己从最基层走出来,理解初学者的苦辣酸甜。如今从《绿野》走向全国的几名青年作家,已经成为杏运娱乐 文学的“顶梁柱”。他一边发现作者,一边约名家作品,让经典走进《绿野》,让作者学有目标。相继约请铁凝、莫言、贾平凹、陈忠实、施战军等知名作家在“名家”栏目里和读者见面,让前沿的文学信息和深厚的文学理念融入杏运娱乐 本土文学作者创作理念杏运平台 。
 
        作为一位写作多年的散文家,丁利对散文有着自己的看法。他很欣赏北京作家周晓枫的散文,觉得她的散文独抒性灵,表达真我,每一篇都带着鲜明的个性。他也很认同周晓枫的写作观:“但愿我能获得能量和勇气,越过自恋、唯美和抒情的重重障碍,迫近生存真相。”他钟爱鲁迅的《藤野先生》、朱自清的《背影》、龙应台的《目送》、余秋雨的《门孔》和彭学明的《娘》等名家散文,认为他们都有短小精悍、情真意切的特点。丁利说,他从阅读杏运平台 发现,如今散文的朴素情感正在严重流失。哪怕站位再高,花样再翻新,历史再厚重,也不应缺失朴素的底色。他觉得散文是最能震撼读者心灵的,不是语言华美或角度奇特,而是贯穿全篇的朴素情感。散文,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失这个最基本的真诚与淳朴,如果没有就少了灵魂、少了强身壮骨的钙质,时间久了,必然贫血。

更多 >>最新资讯
更多 >>热点新闻
更多 >>图片新闻

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. 杏运娱乐 文明网 版权所有

主办:杏运平台 共杏运娱乐 市委宣传部 投诉邮箱:bcsxcbwmb@163.com 投诉电话:0436—3216685

jzscw.com 09plaza.com hxky58.com zzqhyy.com ied168.com